众多零售商经历了价格战的洗礼后,纷纷意识到,要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取得长远的胜利,必须提高仓储管理效率,以支持前台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,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。为此,曼哈顿(Manhattan Associates)提出了以下六大策略,帮助零售商透过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改善仓库运作。
1、不断考核评估与分析:对于库位的安排,畅销品往往存放在仓库的中心位置,而滞销品则存放于仓库的角落。问题是,许多仓库每月甚至每季度才查看核对一次哪些是畅销品,哪些是滞销品。现今市场变化极快,例如在风和日丽的三月,人们喜欢为阳台添置一些户外家具,如果零售商不能及时预见这一购物趋势,将畅销品摆放在方便拣货的位置,就会令拣货员浪费宝贵的时间,辛苦地在角落里寻找太阳眼镜、草坪躺椅或坐垫一类的热销品。借助于仓储管理系统(WMS),可以不断对库存进行考核评估和分析,快速确定哪些是畅销品,哪些是滞销品,并将产品自动归入相应的库位。
2、优化任务分配:提高工作效率,意味着减少怠工时间。这包括避免“空车运转”,即运转没有承载货物的叉车。在复杂的仓库环境中,管理者很难做到纵观全局,因此必须依靠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来优化司机任务分配,比如缩短拣货距离,提高拣货效率。
3、充分利用供应商信息:如果一切运作正常,我们需要准确记录供应商有哪些货品置于叉车的托盘上。大多时候,收货仓库并没有利用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资料,而是重新统计入库信息,增加了许多工作量。如果能避免重复的工作,便能大幅度提高仓储效率。例如,供应商可以采用条形码,将托盘上货物与电子信息相结合,那么收货仓库只需通过条形码,即可扫描电子信息内容。这样,不仅可以加快收货流程,也可确保库存准确度。
4、避免不必要的入库程序:仓库一边在将物品拣货和上架,而另一边却又在收集下架完全相同的货品,类似情况经常发生。如果可以将这些即将入库的货品直接运出,省去不必要的储存步骤,就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。可惜的是,在众多仓库中,只有少数管理者会利用仓储管理系统提供的交叉转运功能(Cross-docking),将货物直接从入货处转运至发货处。
5、考虑有限容量:无论活动层多大,仓库容量始终有限。超过这一容量,通常会导致物流成本增高,造成员工加班赶工,或者由于员工出错而需后续整改,同时还有可能导致货品发货延迟。采用与仓储管理系统直接连接的订单管理系统(OMS),可在受理订单时根据仓库容量,做到量力而行。如果订单管理系统表显示仓库容量已经达到极限时,公司可及时预见,与客户达成协议,延迟一天交货或从另一仓库供货。如果零售商店与订单管理系统连接,运货次数可以与仓库容量自动匹配。客户可获得实际保障,而不是空头承诺。
6、确定交付货品和对象:对于许多零售商而言,除了传统的商场销售渠道之外,还会透过网店直接销售货品予顾客。有的网店可以让顾客先将商品放进购物篮中,之后才确认是否购买。但是顾客却往往失望地发现之前放进购物篮中的商品已经卖完。对于零售商来说,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。例如,为网站的销售预留足够的库存;或者通过智能系统查看商店是否有存货,并通知顾客前往商店提货,避免顾客失望。
因此,零售商想要改善客户服务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盈利,未必需要加重仓储管理的负担。如果能够跳出旧有的思维模式,积极迈向仓储智能化及信息化,便可令运作更加畅顺轻松且高效。